尊龙人生就是博手机登录
公司新闻
成都“小众”洞箫 吹向雅典国际舞台
- 发布时间:2024-02-28 19:06 来源:admin
近日,在雅典一所中学举办的中国文化节上,成都如见箫社社长乐行手持一支洞箫,与希腊里拉琴演奏家阿力奇、管乐演奏家潘以及歌手雅典娜合作表演,为现场观众开启一场美妙的音乐之旅。
“里拉琴和洞箫,这两个古老的乐器碰撞在一起,超乎想象的好听!”“洞箫声音很亮,丝毫没有被其他乐器夺去色彩。”“我也好想去学洞箫呀。”演出结束,不少希腊学生和老师走上前去,仔细地打量乐行手中的洞箫。
8月5日,刚从希腊回到成都的乐行坦言,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洞箫逐渐得到国内外很多年轻人的喜爱。但是洞箫依然是一门小众艺术,如何让它走向公众,站上更闪亮的国际舞台,成都有一群“爱箫族”正努力探索。
洞箫,亦称箫,是中国最常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历史悠久,以竹制成,吹而奏之,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
32岁的乐行,是江苏南通人,后来定居成都。他迷上洞箫,是在8年前。当时,他在一家外企工作,被派驻丹麦,常常被丹麦人问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问题,他发现自己对于书法、武术、音乐等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便开始反省:“除了会说中国话,会写中国字,有中国护照,有中国人的外貌,还有什么可以证明我是中国人?”
为此,乐行申请从丹麦回到北京,决定补上传统文化这一课。2011年,一次北京胡同小院里的洞箫讲座,开启了他学习传统文化的旅程。从洞箫开始,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医、茶道、太极、书法等,传统文化的世界让他深深着迷。“我坚持跟笛箫演奏家张笛学习洞箫至今,以洞箫为主线,贯穿传统文化的其他元素,因为我发现,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其实都是相通的。”乐行说。
2017年6月,乐行在成都创办了如见箫社,免费教普通人习箫。“希望以洞箫作为一把钥匙,为更多人开启走进传统文化之门。”乐行说。
“洞箫的声音不热闹,也不是将音乐灌入耳朵,而如山谷的微风吹开人的心房,宁静致远,这正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年过半百的琴箫演奏家黄明康,也在成都市文化馆市民艺术培训班,开班免费教洞箫,每一期12节课。“谁都可以来听,不拘泥于形式,也不局限听课人群。”5年来,黄明康教过的学员已经超过1000名。“我最小的学员不到2岁,最大有85岁。”黄明康笑盈盈地说。
乐行表示,洞箫是比较难学的乐器,原理就是风吹过吹孔,发出呼啸声,把它集中,就是箫音。这样的声音会引起人对大自然的感受。比如面对天地沧桑,有的人会激起豪情壮志,有的人会感觉很凄凉。
为了更直观地体会到洞箫的意境美,“爱箫族”经常举办游学雅集等,把课堂搬到花园、森林或是湖畔。
41岁的唐静,是如见箫社最早一批社员,被称为“大师姐”。她是成都一家公司的财务,在工作之余,还经常协助乐行策划、组织社员们一起去青城山、鹤鸣山、杜甫草堂等风光秀丽的地方,在大自然中品箫,以抒雅志。唐静说,“看远处云雾缭绕,听山间泉水叮咚,不自觉地就吹起《高山流水》;而见到壮美空旷的原野,一首《阳关三叠》就呼之欲出。好不惬意!”同时,如见箫社还在四川科技馆定期举办讲坛,面向公众分享游学心得,希望更多人体会到丝竹之美。
而在成都市文化馆,黄明康也在为把洞箫推向公众巧用心思。除了洞箫培训,她还组织学员定期举办雅集,让新老学员同台表演,并邀请市民前来鉴赏。“通过这样一个略带竞技意味的活动,既能督促新老学员练习,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欣赏洞箫。”
“90后”学员段玉堂,是成都市文化馆2016年春季洞箫班的班长。他告诉记者,他就是在一次雅集上听到洞箫,便被吸引,然后就跟着黄老师学习,“虽然现在毕业了,但只要回到成都,我都会来参加雅集,将自己新练习的曲目演奏出来,让大家给我挑挑错,收获非常大。”
2013年下半年,因工作调动,乐行来到雅典,在他的行李里装着一支心爱的洞箫。“在雅典传播中国洞箫文化,动机很简单,就想和大家一起玩,才有意思。”然而,在和当地艺术家接触后,乐行惊讶地发现,“希腊人很推崇中国文化,很多人自费去培训机构,学习中文和武术,可是教中国民乐的机构却很少。”于是,他就和几位希腊朋友,开办了一个中华传统文化社,经常邀请国内的一些民乐演奏家,在雅典的学校、剧场和公共文化空间举办洞箫雅集、讲座或是音乐会。
不过,这些活动并未形成较大的影响力。直到2015年,在乐行的力邀下,与张艺谋、王家卫等导演合作过的古琴演奏家常静和笛箫演奏家张笛一起来到雅典。他们与希腊里拉琴乐队“里尔狂想曲”在爱琴海边相遇,一同创作了史上第一张中希跨界合作专辑《仙渡云霓》,另外还在雅典和圣托里尼各举办了一场中希音乐会。“里面洞箫的演奏,赢得很多希腊人的喜爱。”乐行说。而今年9月,他还将和中国的民乐家们一起在雅典举办音乐会,让来自蓉城的悠悠洞箫声再次响彻爱琴海。
而黄明康则把洞箫向外国留学生推广。来自法国的诺亚是西南财经大学的一名留学生,他平时非常喜欢看中国武侠电影和小说。“电影里的白衣飘飘的大侠,持一支洞箫傲立在天地间,简直帅呆了!”4年前,诺亚得知成都市文化馆有免费的洞箫培训班,他就前去咨询。“我想学洞箫。”当20岁出头的帅小伙,用蹩脚的中文表明诉求后,馆内的工作人员先是一惊,然后立马联系到黄明康,问她愿不愿意收个“洋学生”。“让他明天就来上课。”黄明康说。
“希望你回到法国,能把洞箫吹给你家人和朋友听。”当诺亚结业时,黄明康送上殷殷期盼。而今,黄明康还继续教授外国学生习箫,她说,“这些孩子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传统洞箫文化要走向世界,离不开他们。”(记者文莎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昂正宇:把初心和使命牢牢写在抗疫一线时起,恢复成都市人社业务线下窗口服务